由于新粮陆续上市,受财策补贴价出台影响,国内主产区早稻价格仍稳中有所下滑,早稻价格的下调同时也带动了新中稻高开稳走、局部走弱的形势,另外大米市场依然持续不振,湖南地区大部分米厂停机,新早米价格面临下调,近日广东华南口岸大米价格更是全线下调。由于各方面因素交织,目前稻米后期走势不大明朗,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将成为市场普遍关注的焦点。
收购入尾主产区早稻价格继续下跌
目前,国内早籼稻主产区收购工作基本结束,各入市主体收购积极性也不大,因此市场早稻价格继续稳中有所下跌。据笔者了解,目前湖南市级地区早稻价格普遍稳定在95元/50公斤,除岳阳地区早稻价格下调至93元/50公斤;江西地区早稻价格在96元/50公斤左右;湖北地区在92元/50公斤左右。各省补库工作已经完成,后期预计以稳为主,但早稻价格今年高开高走,后期主要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价格大幅下调企稳,对新中稻乃至后期新晚稻的走势都带来了很大的震动性,各收购主体新粮收购上均较为谨慎,特别是一些私人企业更是采取观望状态。
多方利空新中稻价格稳中局部趋弱
由于利空因素较多,近期陆续上市的新中稻虽然整体保持了高开稳走的态势,但也有部分地区价格开始趋弱,处于小幅震荡局势当中。主要表现为早稻价格下调,大米价格中秋节过后稳中有所趋弱,市场对高位的谷价不看好,普遍有认为下跌态势,另外原油、大豆、玉米、小麦走势均有趋弱现象,受农产品价格传导性影响,稻谷价格也难以走强。目前,据笔者了解,中籼稻主产省四川地区价格基本持续保持平稳,变化不大,价格与陈粮基本一致,全省价格在86-93元/50公斤左右;重庆地区价格近日从开秤价93元/50公斤回落至90元/50公斤,市场主要为粮库在收购,加工企业处于观望状态;湖北地区新中稻价格在92-96元/50公斤之间,应城地区曾有跌至89元/50公斤,但现在新稻水分较高,估计月底将进入收购高峰;安徽地区新中稻价格普遍稳定在94元/50公斤左右,县级地区在91元/50公斤,价格相对稳定。
持续不振节后南方大米价格稳中有跌
虽然随着传统消费旺季的到来,但需求的增加并未使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的大米价格有所好转。中秋节前期,以及学校开学,批发商备货意愿较强,因此在9月初以来大米市场价格总体保持稳中略升的态势。但随着中秋节结束,各利空因素依然存在,近期南方地区大米价格普遍有稳中趋弱现象。其中,湖南新早籼米价格双送广东下跌0.02元/斤左右,而且需求不好,用于米粉加工的原料较黄的陈米更具优势,因此新早米需求一直不好;另外由于今年早稻抬价影响,大部分加工企业都是在高价位收购的稻谷,且晚稻库存见底,米价又迟迟未涨,受成本压力影响,湖南地区加工企业普遍停机,部分开工,以供应本地区为主。近日华南口岸东北米、早籼米、江苏杂交米也均下调了0.02元/斤。目前,首先国内大米市场的大背景是总体供应充足,且随着新粮的陆续上市,供需也将更加宽松;其次新粮价格局部走弱,难以坚挺的价格也使得经销商不敢贸然进货;另外虽然已入秋,但秋老虎天气状况明显,温度湿度都还较高,特别是水分较大的新粮更容易发霉,因此贸易商进货量一般不大,且陈米较受青睐。
后期走势国家政策将成关注焦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依然是影响中国粮价走势的最大因素。今年新早稻价格高开高走,最后高位回落的前车之鉴,已使得目前中籼稻、东北粳稻收购都显得更加谨慎,加工企业观望态度比较明显,各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后期不管是稻谷还是大米的走势,国家政策将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14个月以来,我国CPI增长首度降到5%以内,价格管制放松的空间加大,业界及专家呼吁抓紧良机,为受价格管制的商品提价。官方近日已酝酿在粮食、油、电、天然气、水等领域的价格改革。同时,与国家粮食安全相关的粮食价格机制,也在酝酿调整中。胡锦涛主席9月8至10日在河南考察粮食生产,强调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帮助农民持续增收。据悉,提高粮食价格将成为10月份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内容。近日,也有报道指出,一位国家粮食局官员已向记者证实,粮食局正在会同发改委价格管理部门、农业部、财政部等部门一起研究制定新的粮食收购价政策,近期就会出台。因此,就各方资料来看,国家将有意提高粮食价格,但如何提高,提高多少幅度,笔者认为,仍应分品种来看待,相对小麦、玉米已处于高价位的稻谷,后市难有大幅度的上调,但由此也可见即使不大涨,但至少不会大跌,因此笔者认为,后市稻谷价格短期内将呈小幅震荡的走势,长期来看价格仍将处于缓慢上涨态势。而大米价格可能会有所上调,但后期走势仍将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动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