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哪些因素有望帮豆粕打破僵局? | |||||||||
| |||||||||
相较于6月中的两个月高位,以及后来的三大跳,近期豆粕的走势稍显沉闷,期价一直在3000点下方区间震荡。 中国近期增加豆粕进口来源国,是否对国内市场供应产生很大影响?豆粕维持震荡偏弱走势,短期内哪些因素可能成为突破口,打开震荡格局?从季节性角度看,目前是否处于豆菜价差走强的窗口期?未来几个月价差走势能否出现反转? ● 中国近期增加豆粕进口来源国,是否对国内市场供应产生很大影响? 上海东亚期货研究所农产品部经理 许亮:从短期来看,新增来源国的实际进口量较小,例如阿根廷首笔 3 万吨豆粕订单预计 9 月到港,占国内月均消费量(约 600 万吨)的 0.5%,对当前供应格局冲击微弱。当前除了传统的巴西,阿根廷及美国之外找不到能够提供巨量的蛋白供应。 国内豆粕供应的核心矛盾仍在于南美大豆集中到港带来的阶段性过剩。2025 年 6-8 月大豆到港量预计达 3220 万吨,油厂开机率维持 70% 以上高位,豆粕库存持续攀升,短期供应压力显著。因此,新增进口来源国更多是战略布局,而非扭转当前供需宽松的关键因素。 中信建投期货油脂油料研究员 刘昊:根据海关总署于6月30日更新的准予进口农产品名单,除巴西和阿根廷外,其他获准向中国出口豆粕的国家,其年度豆粕产量合计约为600-700万吨。即使这些国家的所有豆粕均对华出口,从总量层面而言,其对中国国内豆粕供需格局影响亦相对有限。 此外,若进口豆粕为转基因产品,则必须获得农业农村部核发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GMO)。该证书的获取难度较大,过往曾出现因未能取得GMO证书而导致大豆无法顺利通关的情况。综合来看,除非未来放开南美豆粕的进口窗口,否则零星的进口增加对国内豆粕供需格局的实质性影响有限。 华鑫期货 侯梦倩:近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自7月3日起允许进口符合中国植物检疫要求的埃塞俄比亚豆粕,6月份乌拉圭豆粕也获得中国市场准入许可,阿根廷豆粕也完成首笔3万吨的测试性采购,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也已在进口许可名单内。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将农产品进口来源分散提升至国家粮食安全高度。 同时中美贸易的不确定性加剧,增加豆粕进口来源国有利于降低对美豆供应的依赖。近期加速扩展豆粕进口来源国是农产品贸易多元化战略的关键举措,但短期内对国内供需格局的实际冲击有限,不过中长期则有助于增强供应链韧性。 ● 豆粕维持震荡偏弱走势,短期内哪些因素可能成为突破口,打开震荡格局? 上海东亚期货研究所农产品部经理 许亮:豆粕当前震荡偏弱的核心原因是南美大豆集中到港与下游需求疲软的博弈。短期内,以下因素可能打破僵局: (1)美豆天气风险是潜在利多因素。尽管当前美豆优良率 66% 接近五年均值,但 7-8 月关键生长期若出现干旱或飓风,可能引发单产下调预期。 (2)中美贸易关系变化是关键变量。若双方重启大豆采购谈判,可能提振美豆出口预期并推升价格。此外,国内对加拿大菜籽加征 100% 关税的政策已导致菜粕进口成本上升。国内下半年大豆的采购进度偏缓慢,主要因为中美关税的不确定性。 中信建投期货油脂油料研究员 刘昊:近期豆粕市场基本面未见显著变化。尽管国内油厂压榨节奏略有放缓,但累库趋势并未改变,这持续对现货价格与基差构成压力。短期豆粕价格仍主要锚定成本端,未来市场交易焦点将围绕“北美天气-中美贸易关系-美国生物燃料政策”三重定价框架展开。以中美贸易关系为例,若四季度中美两国仍未能就关税削减达成实质性协议,中国将继续依赖南美旧作大豆。这将导致中国需要支付更高的溢价以换取南美大豆的“独家进口权”,进而从成本端推升国内豆粕估值。 华鑫期货 侯梦倩:近期豆粕主力合约围绕2950点附近窄幅震荡,现货价格跌至2780元/吨左右,市场陷入供强需弱的弱平衡状态。短期内打开震荡格局的突破口可能有以下三个:一是美豆产区天气驱动,当前美豆进入关键生长期,对天气变化较为敏感,目前产区天气正常压制炒作情绪,若后期出现高温干旱可能通过成本端提振豆粕价格;二是中美贸易政策,特朗普拟8月1日起对多国征收25%-40%关税,若中国被追加关税或反制,将直接冲击美豆出口,影响豆粕供应格局;三是即将发布的USDA7月供需报告,当前市场预期7月供需报告对大豆数据调整有限,若报告出现超预期调整或使豆粕走出震荡行情。在当前国内豆粕供应宽松的基本面下,豆粕震荡格局的突破需依然外部冲击,天气和政策是最大变数,若无极端事件,供过于求的基本面或使豆粕低位震荡。 ● 从季节性角度看,目前是否处于豆菜价差走强的窗口期?未来几个月价差走势能否出现反转? 上海东亚期货研究所农产品部经理 许亮:当前并非豆菜价差走强的典型窗口期,但未来几个月存在反转可能。 菜籽供应收缩:加拿大菜籽减产(USDA 预计 2024/25 年度全球菜籽产量下滑 2.11%),叠加中国对加菜籽加征关税,菜粕及菜籽进口量可能减少。这会导致菜粕强于豆粕。而美豆天气良好,全球大豆供应宽松。近期豆菜价差走强的概率不大。 9 月后南美大豆进入供应末期,国内采购转向美豆,成本抬升可能支撑豆粕价格。而四季度是水产消费旺季,后期豆菜走强的可能性会增加。尤其国内对美豆的采购进度偏低,国内四季度大豆的进口豆粕的供应存在较大的变数。尤其是10月份之后的到港会大幅下降。 豆菜价差的可能性: 悲观情景:若巴西大豆出口超预期,叠加四季度中美谈判顺利,豆粕价格持续弱势,价差可能进一步收窄至 300 元 / 吨以下。 乐观情景:若美豆单产因天气受损(如优良率跌破 60%),且中美关税谈判不顺利,后期进口大豆被征加高额关税,价差可能扩大至600- 800 元 / 吨以上。 中信建投期货油脂油料研究员 刘昊:从季节性来看,目前是水产投料旺季,虽然菜粕性价比不高,但仍维持一定刚需,华南颗粒菜粕成交环比有所改善,菜粕将维持中性去库预期。由于俄罗斯菜粕、印度菜粕进口量增加,预计现货层面豆菜粕价差可能走强,但这些菜粕暂时无法在盘面进行交割,盘面豆菜价差未必能走出趋势性行情。未来几个月能否反转,取决于中加菜籽反倾销调查结果能否及时落地,以及中国菜籽、菜粕进口的实际情况。 华鑫期货 侯梦倩:当前豆菜粕价差已压制至361元/吨左右,处于历史同期的极低区间。根据历史规律,豆菜粕价差往往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有走强的迹象。第三季度处于美豆的关键生长期,市场对天气炒作热情较高,豆粕价格易跟随美豆上涨,而菜粕此时也处于水产养殖的需求旺季,不过豆粕涨幅通常高于菜粕,导致豆菜粕价差走扩。第四季度菜粕需求因水产养殖淡季而转弱,而豆粕需求因禽畜养殖旺季而回升,且目前远期大豆供应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当前价差跌破已跌破400元/吨经济替代阈值,豆粕对菜粕的替代作用增强,可能驱动价差走强,不过在当前巴西大豆到港压力下豆累库速度加快,可能延缓价差扩张节奏,同时也需要注意中加贸易关系对菜系供应的影响。 来源:文华财经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