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小麦上市潮,麦价何去何从?
发布日期:2025-07-30 浏览次数: 字号:[ ]

近期,内外盘小麦呈现震荡整理走势。

全球市场:俄罗斯、乌克兰、加拿大小麦产量下修,构成市场的支撑因素,不过北半球小麦收获进入尾声,高产兑现以及集中上市压力仍在释放中,整体期价表现为低位震荡。

数据来源:同花顺,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整理

国内市场:中储粮收购与需求淡季的博弈下,小麦现货价格呈现窄幅波动态势。短期来看,新季集中上市压力与周边玉米市场的相对施压延续,外盘价格继续低位震荡,国内市场继续兑现政策托底与消费稳弱的影响,价格预期继续窄幅波动。

北半球小麦丰产压力明显

美国农业部(USDA)7月报告预估,2025/2026年度全球小麦产量为8.0855亿吨,比6月预估值下调3.8万吨,比2024/2025年度的7.999亿吨增加865万吨,该产量为历史最高值。

4月份开始,北半球各个主产国陆续进入小麦收获期,目前收获已经进入尾声。部分主产国产量预估微幅下调,减轻丰产压力,不过调整幅度有限,收敛程度也比较有限。

数据来源:USDA,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整理

法国农业局数据显示,其小麦收获进度已达86%,远高于五年均值59%。欧盟委员会7月报告预计,2025/2026年度欧盟软小麦产量为1.27259亿吨,较上月预测的1.28209亿吨调低95万吨,较上年的1.11678亿吨增长1558万吨。

俄罗斯农业部长7月下旬将2025年俄小麦产量预估从之前的9000万吨下修100万~200万吨。受天气影响,7月份部分机构也将乌克兰产量下修100万~200万吨。

另外,7月份加拿大有一定程度的干旱天气扰动,产量存在一定的下修担忧。整体来看,全球小麦依然是丰产预估,不过幅度较前期有所缩小。

美国新季小麦预期小幅累库

USDA7月预估,2025/2026年度美国小麦产量为5249万吨,比6月预估增加21.2万吨,比2024/2025年度的5360万吨下降111万吨;2025/2026年度美国小麦期末库存预估为2423万吨,比6月预估下降21.6万吨,比2024/2025年度的2315万吨增加108万吨。

数据来源:USDA,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整理

美国冬小麦占比接近70%,目前收获进度已经超过70%;春小麦占比接近30%,87%已经抽穗。春小麦优良率同比下滑明显,同时主产区处于干旱区域的比例较高,产量预估存在一定的分歧,不过影响仍然偏于温和。

USDA7月报告上调美麦出口预估,主要是受出口表现以及长期订单支撑。截至7月17日当周,2025/2026年度美麦累计出口量预估为890万吨,出口目标完成率为39%。

另外,7月份孟加拉国及印度尼西亚与美国达成长期协议。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与美国签订五年协议,每年采购量分别为70万吨、100万吨。目前来看,市场延续预期内变化,美麦小幅累库预期对价格构成一定的压力。

国内政策托底与需求淡季博弈延续

国内小麦收获基本结束,产量同比微幅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小麦产量13816万吨,同比减少16.7万吨。收获之初小麦价格下探,触发了政策托底预期,6月7日河南省率先启动小麦托市收购预案,之后安徽省和河北省陆续启动小麦托市收购预案。

托市收购政策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国内小麦价格表现企稳。不过,消费支撑不足,面粉处于消费淡季,叠加学校等集团性消费下降,面粉厂开机率低位运行。主产区中小企业开机率在32%左右运行,大企业开机率为60%~65%,限制了价格涨势。短期来看,国内小麦价格将继续面临政策托底与消费淡季的博弈,整体价格预期延续窄幅波动态势。

整体来看,全球小麦丰产以及美麦累库预期构成外盘的压力,不过丰产幅度缩小以及美麦出口订单表现略好,减弱施压程度,短期外盘或继续消化北半球集中上市压力,期价或延续寻底走势。

国内市场来看,新季小麦产量基本落定,产量同比微降加之托市政策持续推进,构成麦价下方支撑。不过,消费端表现偏弱,削弱麦价上涨动力,短期或继续维持窄幅波动预期。


      来源:粮油市场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