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麦托市收购数量是重头戏,市场会出现“双杀”局面吗? | |||||||||
| |||||||||
河南小麦托市收购数量是市场重头戏,也影响到后期行情拓展空间。据统计,截至8月20日,河南全省涉粮企业共收购新产小麦1707.2万吨,其中,市场化收购1108.5万吨,最低收购价收购598.7万吨。 在华北地区,大部分小麦目前都集中在基层粮点和粮商手中。随着新季玉米上市时间的临近,小麦价格开始出现下跌趋势。其下跌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华北地区的许多基层粮点缺乏良好的储存条件。由于保管不善,部分小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为了减少损失,这些粮点不得不急于出手,导致小麦价格下滑。 其次,小麦种植大户在当前小麦最低收购价开库的情况下,仍未看到小麦价格上涨的希望。这种市场预期的改变使得种植大户们逐渐接受当前价格,开始陆续出售手中的小麦。 此外,市场近期的波动也较为复杂。前几天面粉价格上涨,小麦价格却下跌,麸皮价格更是大幅下跌。昨天,麸皮市场一度出现熔断,但随后又恢复正常交易,并且价格开始回升。 然而,麸皮价格上涨之后,小麦价格却又继续下跌。这种价格的反复波动,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自小麦上市以来,小麦贸易商们似乎一直笼罩在亏损的阴影之下,这使得他们在收购小麦时变得格外谨慎。只要小麦价格稍有上涨,他们就会急于出手,将手中的小麦迅速变现。 而面粉企业则似乎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每当看到有小麦运到,便立即压低价格,直到市场上没有车辆前来送货,他们才会再次小幅提价。这种市场博弈在8月中旬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当时,面粉企业本想借助开学季的契机,通过小幅提价来刺激市场需求,进而观察市场的反应,试图借此带动小麦价格的上涨。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面粉价格刚一上调,市场上就出现了卖粮的情况。这股卖粮的势头直接将面粉企业试图掀起的涨价浪潮给压制了下去。 更糟糕的是,玉米刚上市就开始下跌,这几天山东深加工价格哗哗地落,这无疑给小麦市场又添了一把火。饲料企业对小麦的态度也变得冷淡,小麦市场更是举步维艰。 今年,预计会有不少基层农户和粮商选择腾出仓库,出售小麦转而收购玉米,这一转变的节奏也将成为影响市场行情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大需求没有显著改善的情况下,小麦行情很难出现暴涨大涨的局面。 从整体来看,小麦的供需是充足的。国库中的陈麦储量丰富,后续还会有轮换出库的操作,这使得小麦后市即使有所上涨,也很难出现大幅攀升。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以及中秋、国庆双节的临近,集团消费的阶段性备货需求有所增加,面粉需求有望迎来短暂的回暖。 然而,目前“现吃现买”的消费习惯已经成为主流,这使得面粉厂和饲料厂在采购时更加倾向于随用随采,主导权较强,压价意愿也较为明显。 此外,由于玉米价格的回落,饲料替代的需求有所弱化,进一步影响了小麦的市场表现。 来源:面粉信息网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